,2024年進入下半年,邀請您持續與台權會一同關注這塊土地上的人權大小事。

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每年六月,我們都舉辦記者會、安排人權教育活動,希望讓這個議題更被重視。 而六月下旬,隨著國會濫權法案回到立法院覆議,台權會也跟無數公民、NGO夥伴,在炙熱的街頭守護民主。以下是我們六月份倡議的重點回顧:

在去年《入出國及移民法》的修法過程中,我們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政府開啟「臨時外僑登記證」庇護專案,讓在台尋求庇護者通過審查後有機會取得相當於居留的許可,然而專案在規劃及執行上存在許多缺漏,至今也尚未有人通過審核取得外僑登記證。與此同時,香港政治及公民環境在《基本法》23條生效後變得更加嚴峻。香港的抗爭經驗,是台灣防堵中共滲透和極權壓迫的重要養分,但台灣現行政策對來台尋求庇護的香港抗爭者而言相當不友善。

我們也認為,隱私權是維持健康民主社會的基石,但長期以來,政府不斷以經去識別化資料不屬於個資為由,放任個資保護的漏洞愈破愈大。近日王義川揭露用電信資料比對不同集會的人群特徵,已涉及個資的目的外利用。另外,行政院日前公開的打詐四法草案,內容涉及廣泛的個資蒐用和網路內容管制,甚至擴充業者使用政府資料庫的權限,且部分草案已在立法院快速通過黨團協商,有損害民眾隱私權的疑慮,建議立法院應補足透明與救濟機制。

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實施已滿兩年,然而該計畫卻未能解決血汗漁工產業的核心問題,政府應盡快將漁工納入《勞動基準法》的保障中,並公布C-188公約國內法化的具體時程,如此才能實質保護遠洋漁工的權益。


2024年通過難民法,專案審查要加速

去年政府開啟「臨時外僑登記證」庇護專案,讓在台尋求庇護者通過審查後有機會取得相當於居留的許可,然而該專案在規劃及執行上存有許多缺漏。尋求庇護者在申請專案後的等待期間,未能取得相關的居留許可,也無法展延原簽證,導致當事人被要求需先繳清罰鍰才能取得防免被不知情的執法人員強制驅逐的護身符,若未能負擔高額罰鍰,仍隨時面臨被拘禁與驅逐的風險,。此外,政府負責審核申請的行政主體不明,依現行專案規劃,移民署的縣市服務站僅負責詢問申請人案由,並不掌握決定權,尋求庇護者不但無法直接與決策人對話,還得忍受敏感資料在各部會間傳閱。目前承辦單位的編制及人員的配置,不僅不足以支撐專案常態運作,更缺乏相關的宣導與公告,導致專案施行至今,仍有許多潛在需求者無從知悉自身權益,所有申請人中也尚未有人取得外僑登記證。且依照目前的規定,外僑登記證的效期僅有一年,儘管效期有展延可能,但仍不利於當事人求學與求職,使得專案所允諾的就學就業與社會保險權益可能淪為空談。因此台權會呼籲政府盡快改善現行制度的缺失,並建置完善的庇護法制。
閱讀全文
【文章|位置足跡就是隱私,應釐清電信資料利用要件】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日前於節目上表示,自己透過電信資料比對出不同集會群眾的特徵,其言論中所涉及的位置資料分析,已涉及了個資目的外利用,有侵犯民眾隱私權的疑慮。位置資料,能透露個人的政治傾向、興趣與社交圈,即使去除姓名及門號,也能從位置軌跡中推斷出個人住處、工作地、職業。台灣電信資料被政府及業者拿來再利用已是公知的事實,一直以來,政府以去識別化作為藉口,認為資料只要移除姓名或身分證字號,便不再是個資,卻忽視了透過不同資料的串連、比對,仍可以拼湊出個人圖像的事實。若個資保護不夠健全,將難以確保有心人士利用龐大的個資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操弄、分化群眾,有損民主基礎。主管機關應正視個資保護的重要性,主動掌握業者蒐用個資的法律依據,檢視服務條款中是否明確說明蒐用資料的類別與使用目的,並確保民眾的事前同意權與事後控制權得以落實。針對王義川一事,台權會也向個資保護委員會籌備處寄出相關事證,望籌備處能善盡職責,就有違法嫌疑之行為向地檢署告發。
閱讀全文
【聲明|打詐相關修法須健全透明與救濟措施,確保人民個資不受濫用】

衛生福利部於今年3月預告《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台權會針對資料庫建置與管控、退出及同意權行使、資料利用範圍和安全措施、內外部監督機制等面向,提出了書面意見,盤點當前草案所存在的缺失。在資料庫的建置與管控上,對涉及大規模敏感個資的資料庫建置定性不明,未能釐清使用目的、資料性質(原始資料抑或是假名化資料),且無法有效控管機關對目的外利用的申請。在退出權及同意權的行使上,草案的規範使得當事人無從知悉目的外利用情事及事後控制權行使資訊,將導致其難以察覺及保障其資訊自主;通盤以事後退出取代事前同意,未考量族群風險、不同公共利益之重大程度,也侵犯了當事人的同意權。在資料利用和安全措施的規範上,可以看到草案對於資料蒐集及利用、機關間的資料串連等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此外,草案雖強調資料經過假名化,無法辨識出身分,但仍可能透過機關間的資料串連重新識別出個人。當前的草案中仍存在侵害民眾隱私權的疑慮,相關單位應重新審視並修正當前法案,才能真正有效保障人民的資訊隱私。

閱讀全文
【新聞稿|「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期中檢討,籲新政府正視問題核心,改善漁工海上孤立處境】

行政院於2022年核定「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望提升漁工人權保障,消除台灣遠洋漁業強迫勞動及人權壓迫的惡名。該計畫施行至今已滿兩年,其執行與成效卻仍存在諸多疏漏。在勞動條件上,遠洋漁工長期受到聘僱雙軌制的歧視對待,無法受到《勞動基準法》的保障。在長期與外界隔絕、海上監管不足的情況下,漁工必須獨自面對漁船上高工時、高強度的作業環境,即使遭到不當對待也難以向外求援。然而,現行計畫卻未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未強制規範漁船須提供通訊網路、允許漁船在海上停留長達十個月等。雖然漁船上設有攝錄影系統,但其資料由船舶經營者所掌控,政府無法介入管理,使得漁工被排除在社會安全網之外。在監督管理方面,由於遠洋漁工常見轉載與轉換,漁業署難以確切掌握漁工動向,資料與現實常有落差。仲介管理的部分,則因為評鑑制度的缺失,導致無法有效剔除不良的仲介公司,犧牲了漁工的權益。呼籲政府應正視遠洋漁業核心的結構性問題,將漁工納入《勞基法》的保障,並公布C-188公約國內法化具體時程。

閱讀更多
【投書 |2024 捍衛民主,台港遊行—台灣準備好接住香港抗爭者了嗎?】

健保署過去將民眾的健保資料以假名化的方式對外釋出,卻未取得民眾的事前同意,也不允許其在事後退出,引起公民團體質疑並申請釋憲。2022年,憲法法庭針對此案作出判決,認為在符合特殊公益性及法律保留原則的前提下,得不經當事人事前同意行使原始目的外之利用,但個人仍可以在事後請求刪除、停止利用個資,以保障人民對個資的事後控制權。衛福部日前提出的《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內容看似回應了憲法法庭的判決,但其程序設計與實際條文規範卻可能架空憲法保障人民的事後控制權。例如草案中並未明確要求機關在將資料作目的外使用前,應公開機關之規劃,並告知當事人其有選擇退出的權利;儘管個人得以請求停止利用,但卻不包含過去已提供目的外利用的資料。不僅如此,該草案更給予機關針對特定情形限縮當事人事後控制權的權利,卻未明確規範該當情節認定的正當法律程序。上述種種問題顯示出當前草案在程序設計、政策思維上的瑕疵,也凸顯出衛福部只為快速的替現有健保資料庫提供合法基礎,卻未尊重憲法所保障人民的資訊自主權。

閱讀更多
人人有人權,代代護台灣 

台權會關注什麼?
我們關注那些影響人們在民主社會參與政治自由的法規,也關注被制度壓迫或漏接而處於不利處境的人們。
在台灣,帶著威權遺緒的集會遊行法,仍然幽微地箝制人民自由發聲的空間。土地開發制度引發的迫遷,造成居民的痛苦與傷害,而尋求庇護的難民和遠洋漁工,則是身處於制度漏洞之中,成為不受保障的人們。科技的新興發展,也帶來更多人權上的挑戰。因此,我們不僅做研究、發聲倡議制度改革,也進行社會溝通,期待社會大眾的理解與支持,成為制度推進的重要動力。

有你一起,衛人權,護台灣
很多事情,是一棒接著一棒的不放棄,才可能看到階段性的成果。像是爭取了十年的健保資料庫案,最終憲法法庭作出判決,強化人民隱私權的保障。在難民議題上,經過二十年的倡議,去年取得部分成果,當事人將有機會享有在台工作、就學的權利。被徵收家園的桃園航空城居民,在當事人堅持與律師團的努力下,獲得勝訴的判決。我們與漁工工會組織合作,促成行政院提升11.4億預算補助遠洋漁船架設Wi-Fi,並獲得美國勞工部的公開支持。

請你支持,讓台權會的步伐走得更穩  
無論事情有多艱難,只要錯誤的法規制度還在,我們就願意投入努力,想盡辦法讓改變發生。人權工作,是我們熱情的所在,但不諱言「錢」也是我們心頭的重擔。如果你認同台權會努力的方向,請用定期定額支持我們。

台權會目前有台北、高雄兩個辦公室,以及11位工作人員,每到下半年總會擔心今年收支能否平衡,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做來年的工作規劃、要取捨哪些安排。因此,我們希望定期定額能夠負擔50%的人事開支,讓財務更穩定,大約200位新的定捐夥伴支持,就能讓我們的步伐走得更穩。

謝謝您的支持! 


月捐$1984|【人權立國台灣獨立】 - 回饋品擇一 
月捐$1000|【為實現人權的環境盡力】- 雪坊精品優格 10+1桶
月捐$ 500|【與當事人共護人權】 - 自然農法《山說》茶
月捐$ 350|【深化人權教育】 - 護台灣毛巾

定捐連結:https://neti.cc/l7PjpOA  
-- 
*航空城訴訟律師團由桃園航空城反迫遷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環境法律人協會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協力
定期定額支持人權
台灣人權促進會是長期致力於倡議人權議題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不接受來自政黨的補助,所有經費皆仰賴民間,尤其是小額捐款。
感謝您的訂閱,有您的支持,讓我們的工作更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