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權會讓我看到的事

一個2013春到2014夏的志工心得筆記

文/張瑋婷(志工)

在大學生活這個階段,閒暇很多、理想也很多,終於擁有自由開始選擇與規劃自己想做的事,而這四年我對自己堅持一個要求,就是「每星期至少有一天去當志工」,能力所及的時候,更要記得留一部分的自己幫助社會變得更好。於是我來到台權會,除了想要更接近各式各樣的議題,更是好奇、希望能有機會深入了解一個組織的運作與其中組織工作者的生活,究竟NGO除了我們在街頭看見抗爭行動中表現的激情的一面,組織的日常都在做些甚麼?隨著每星期五待在台權會辦公室的時間不知不覺過了一年,我漸漸看到:

在台權會,讓你和你關心的議題距離更近

最開始決定加入台權會的志工,是注意到他們定期在做「外國人收容所參訪」這個計畫,台灣社會對外國人收容所的關注不多,如欲了解這個區塊能找到的資源相對稀少,一方面因為關注的民間團體少,一方面也是移工族群的收容機制對大眾的生命經驗來說太陌生。加入參訪小組,除了讓我能夠有機會直接和移民署所方、收容人互動,再多紙上的文字資料閱讀,其實都無法比擬和「人」相處中的觀察,親耳聽移工談他們住在所中的生活,去聽收容所管理者的工作心情,親眼去看、去反思所內每個管理措施的意義,他們什麼時機要戴手銬?他們什麼時機被要求住在單獨禁閉房?你會發現這些議題、這些人不如你想像的遙遠。

在台權會,至少你的英文不會退步

如果你對翻譯工作有興趣,秘書處永遠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英文人權資料讓你翻譯,從文章、影片到問卷,這些都是平常一般人很少會自己蒐集的,你不僅可以從豐富的翻譯資料中增廣視野,了解更多台灣相對較少討論到的議題,更可以從翻譯時尋求轉換特殊名詞中,在找資料的過程發現國外同一個議題會存在不同的脈絡,並訓練一下自己平日少用的英文能力。而台權會正是一個積極於與國際社會互動的本土組織,一年之中主辦或到國外參與ANNI等國際組織會議,保持和其他組織的互助與經驗交流,也常見到台權會向他國的事件表達聲援。

在台權會,他們永遠不讓你與社會脫節

在司法院做成解釋集遊法問題的釋字七一八號之前,我曾編輯過一段時間的「大法官怠惰未解釋集遊法已_日」部落格,每天介紹一則國內外與集會遊行相關的新聞,讓大家更了解集會遊行的不同樣貌與在各國的情形。隨著每天睡前固定花三十分鐘看新聞、整理各家媒體資訊,我開始更了解這塊自己住的土地每天發生的事,更有趣的是,各國人民在街頭抗爭的聲音,通常就反映這個國家目前最急迫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而NGO工作者更隨時要注意社會最新發展,網路時代的來臨,於是台權會開始呼籲大家注意相應的「科技中的人權」;個資法在先進國家之中越來越受到注重,而台權會也正忙著為全民打「健保訴訟」。人權在各個時代的需要被關注的焦點領域隨之移動,不變的是永遠需要一群這樣的守衛,捍衛人權價值不被忽視與侵害。

在台權會,志工有更多好玩的事

倡議工作不能只有小眾的演說,有多樣的活動才能吸引人的目光。而我感受到的另一個台權會的特色,就是這是一個積極用各種活動來推廣理念的活潑組織。包括街頭行動、辦展覽、各式草根培力的工作坊、在各大音樂節活動擺攤增加曝光率,而各個NGO之間又像一張關係緊密的互助網絡,每個活動中都可以看到各個組織義氣前來幫忙,在共同的理念上相互支持。也因為這裡的工作人員永遠有好玩的點子,每一個人都像變形金剛,同時擅長美工與寫文章、又要能對外演說、偶爾又要會辦活動,雖然周末和晚上常常要支援活動和臨時而起的行動而無法休息,又或者忙碌的工作步調同時要兼顧家庭,但他們每個人總還是以熱情應對組織工作,或者是因為他們有一份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