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還要思索言說二二八? 記東華大學哲學非星期五《歷史。記憶。花蓮228》

究竟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過去式,還是我們未曾離開過,那個幽暗崩壞的歷史斷裂?

2014年2月25日,夜幕伴著微雨逐漸低沈,但花蓮東華大學湖畔三樓的藝文空間,溫暖的黃光仍映照湖心。漸漸地人們陸續進來、坐下,等待一場面對歷史傷痛的集體療癒。這是東華大學一群深具社會意識與公義的教師們,所舉辦的「前行的力量--228和平紀念日系列活動」

首場主題定為《歷史。記憶。花蓮228》,幾位與談人帶領聽眾直視鳳林張家慘案現場,並透過事實來論證,二二八事件並非單純本省外省人間的族群衝突,而是國家暴力肅清各族群菁英異己的屠殺事件,且在花蓮,不可能沒有原住民族遭受迫害。

主持人謝若蘭老師以哲五風格開場,先向大家闡述公共言談對話的理念,並讓所有與會者自我介紹。隨即,東華歷史系主任陳進金老師,以近日兩位東華學生的網路PO文,開始鋪陳「為何我們還要不斷言說二二八?」的各項理由,包括近來高中公民課綱的”微調”事件所引發的危機、各種反動的試圖消除歷史記憶的言論(如,六四天安門被鎮壓的是暴民日本才是二二八的元兇。等等)迫使我們必須記取歷史教訓、以及轉型正義的重要性,不能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事件再次發生(Never Again!)。

陳老師的鋪陳是很遠慮的,一字一句都在召喚現場約30位左右的年輕學生,必須主動承擔起「不讓歷史被遺忘」的責任。而事實上,威權統治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國家暴力的真相,是每位公民的責任,唯有追求真相、追究加害者的責任,才能啟動所謂轉型正義的關鍵之鑰。

關於張七郎先生、及其子張宗仁先生、張果仁先生發生在1947年4月4日的滅門慘案,乃至國民黨特務如何後續騷擾倖存的張依仁先生,以及三位遺孀詹金枝女士、張玉蟬女士、以及葉蘊玉女士在慘案之後的生活,就請讀者主動參看《花蓮鳳林二二八》、以及《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等書。與談的另一位鳳林教會陳明輝牧師,就從與三位遺孀的互動及其後續生活,進一步說明受難者家屬雖沒有被國民黨殺害,但每天的煎熬與痛苦,就像生活在地獄當中,我們未經歷者恐怕無法想像。

理工背景的東華應數系吳建銘老師,帶領聽眾的焦點,從張家慘案轉移到花蓮原住民受難者的調查與平反經驗,這可能是國內少數試圖挖掘二二八事件中原住民族角色與受難經驗的寶貴演講。過去大家可能只知道阿里山的鄒族人高一生是原住民的受難者,但二二事件當時的花蓮新城鄉長德魯固族人林明勇,也因為身為在地原住民菁英,因此遭國民黨列為黑名單,並以貪污之名,將之整肅殺害。這天林明勇鄉長的兒子林國樑牧師以及孫子,也都到場聆聽,林牧師也喚起兒時記憶,向大家訴說他父親的故事。

在這場動人精彩的座談會後,我想二二八事件必須成為我們要不斷凝望省思的現在過去式,且若沒有傾全力記取歷史教訓,防堵任何民主人權的倒退。台灣社會必將再次陷入國家結構性暴力的歷史斷裂與制度崩壞。沒有人希望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再次發生!

        

圖左:「前行的力量--228和平紀念日系列活動」首場座談會 /  圖右:與張果仁先生遺孀─張玉蟬女士合影,攝於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的屈死墓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