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時期刻意挑起的族群對立,以及不顧現實差異的強行劃界,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1967 至 1970
年的比亞法拉戰爭中,數百萬人死於戰火與飢荒,至今仍是非洲死亡人數第二高的衝突。
在許多比亞法拉家庭裡,如今的中老年男性幾乎都曾被捲入戰爭──許多人在戰場上犧牲,有人雖倖存卻終身遭到奈及利亞政府的針對,面臨任意逮捕、拘禁,或持續的暴力與歧視。戰爭帶來的創傷成為每個家庭共同承受的陰影,難以訴說卻始終揮之不去。
本次講座的講者
Charles,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雖未親身上戰場,但從小便深刻感受到戰爭留下的傷痛——那些在家庭中難以啟齒卻無法忽視的沉重。更殘酷的是,戰爭結束後壓迫並未停歇。奈及利亞政府的政策、持續的暴力與歧視,讓許多人再度被迫流亡他鄉。
這次,我們邀請 Charles 現身說法,帶領大家思考: 流離失所的群體如何承載他們的過去?又該如何想像自己的未來?
同時,也希望與大家一起討論:台灣能否以更有力的方式接住這些流亡群體?政府又該如何正面回應,並承擔起應有的國際人權責任?
|